<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_365beat网址_mobile365体育投注备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1-02-27
        字体大小: 打印

        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_365beat网址_mobile365体育投注备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2001年2月27日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中共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_365beat网址_mobile365体育投注备用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十五”计划的意见》精神,特制定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_365beat网址_mobile365体育投注备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一、“九五”回顾与“十五”面临形势

        (一)“九五”回顾

        “九五”计划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极不平凡的重要时期。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工作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克服了许多前所未遇的困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圆满完成了第九个五年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初步统计,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51.2亿元,五年期间年均增长12.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40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0亿元,年均增长22.1%。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五年和城阳区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市的一半以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增强,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共有6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共组织6家企业成功上市。中小企业特别是各市、区企业已全面进行改制。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制度等配套改革逐步完善,财税、金融、计划、物价、投资等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快。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商品、房地产、人力资源等市场不断完善,金融、信息、技术等市场日趋活跃。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对繁荣城乡经济、扩大就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二、三产业快速增长,三次产业比例由1995年的17436调整为2000年的124939。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增强,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量稳定,林牧渔业比重有较大提高。工业持续快速增长,新兴工业园区发展迅速,工业布局调整成效明显,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在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的同时,重点培植壮大了以新型家电、电子和信息为主导的优势行业,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明显上升,形成了以名牌企业(集团)为支柱的工业体系。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商贸、运输等传统行业不断提高,旅游、金融、房地产等一批新兴行业迅速崛起。

        对外开放成效显着。克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困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分工,开放型经济水平和质量达到更高层次,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到2000年,外贸出口达到61.1亿美元,年均增长20%。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9亿美元,占对外开放以来的60%,世界500强企业来青投资的公司达40户。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占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70%以上。境外投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迅速发展。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对内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一批国内大企业、高校院所相继来青投资落户。“九五”期间,共引进国内资金130亿元。

        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重点加大了城市东部开发和旧城改造力度,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东海路工程、香港路改造、“五四”广场、青岛发电厂扩建工程、前湾港二期工程、李村河等污水处理厂、前海截污工程、煤制气二期工程、海泊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完成,大大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到2000年,港口吞吐能力超过1亿吨,发电设备总容量达153万千瓦,城市原水日供水能力达到100万立方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完成了“一控双达标”任务,环境质量特别有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1997年我市城为全国卫生城市,2000年又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到200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37元以上,年均增幅分别达到8.3%10.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5%,五年累计分流安置下岗职工25.8万人。居民消费结构显着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大了老城区改造和小区开发力度,棚房区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共安置棚户区居民2.3万户,提前实现了“不把棚户区带入21世纪”的目标。建成经济适用住房456万平方米,建成了一批居住条件较好的居民住宅小区。到2000年,城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4.5平方米,比“八五”末增加2.8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比“八五”末增加3.2平方米。

        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自然科学领域共取得科技成果3000多项,社会科学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日益完善。到2000年,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达到3.8万人,比1995年增加1.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4%,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2.8%。人才资源开发成效显着,人才总量达56万人。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史志、档案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0以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九五”期间,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层次不高,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较小,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不强;体制和机制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重点区域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城市化水平不高;就业压力增大;人才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十五”面临形势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从国内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宏观经济运行出现重要转折,21世纪初期我国将进入新的经济增长时期。国家将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内需求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城乡居民的消费层次不断提高,住、行和服务等消费支出将快速增长。我国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将显着加快。经济增长方式将出现深刻变化,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进入新世纪,我们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市扩大对外开放非常有利,特别是对欧美的出口将带来新的机会。知识经济的兴起,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加强与西部的经济技术合作拓展了新领域。我国城市化、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推进与人民生活从小康向更加宽裕阶段的迈进,将使我市的新型家电、电子和信息等产业发展更具活力,推动我市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将加快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居民收入的提高,有助于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拉动经济的增长。但也应当看到,亚洲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地区在争夺国际资金和国际市场方面的能力有所回升,引进外资和外贸出口将受到来自这些地区的较大竞争压力。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世界范围网络化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对政府和企业适应新形势、新规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对东部沿海地区的直接投资会有所减少,东部对外开放的政策优势将逐渐弱化。新的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对我市的综合竞争力是一次新的考验和挑战。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二、发展目标和指导方针

        2001年到2005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全面走向世界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对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确保我市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走在全省及全国前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 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争取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实现省委对青岛发展提出的三个目标(年出口100亿美元,年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50%);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着提高;体制和机制创新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提高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扩大劳动就业渠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生活有较大改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有较快发展,市民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期:

        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05年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调整到84844,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力争再快一些。

        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3.5%2005年力争达到100亿美元以上。

        实际利用外资,2005年力争达到25亿美元。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2005年达到40%——50%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005年达到50%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5%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住房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均为7%。城区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7平方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到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0以下,2005年总人口达到735万人。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4岁。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到2005年稳定达到国家环保二级标准。饮用水达标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达到23%,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减少1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100%70%

        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000元,城市经济总量保持全省第一并争取进入全国前10名,初步建成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性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好基础。

        (二) 指导方针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面对国内外更加激烈的竞争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积极进取,乘势而上,努力提高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在发展中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迅发展。要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我市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进一步推动企业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市场结构等重要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深水港、航空港和信息港为中心,加快推进以港兴市,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加速城市化进程,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以开放推动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继续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积极扩大就业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扩大消费,发展公共服务,繁荣社会事业,推进文明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坚持可持续发展。继续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好淡水、土地、海洋、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加强生态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生态城市。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弘扬优秀文化和道德规范,崇尚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依法治市,推进司法改革,强化司法监督,维护社会安定。

        三、经济发展战略和结构调整重点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全面提高我市经济素质和竞争力为目标,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力争使我市在经济国际化、信息化、城市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实现重点突破,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实现跨越性发展,形成适应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经济结构体系。

        (一)全面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

        充分把握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性机遇,全面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进一步开放市场,改革体制,调整政策,营造优良的开放环境,以开放促进发展和结构调整。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推进生产、贸易和资本的国际化,提高我市国民经济的国际化程度,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向更高水平的迈进。

        积极利用国际资本。一是全面强化招商,提高直接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办好现有外资企业,促进以商招商,发展专业招商、委托招商等多种招商形式,形成企业为主体中介机构为媒介的市场化招商引资体系。以吸引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投资为重点,争取更多的外国大公司来我市投资和设立研发机构或地区总部,吸引国际资本参与我市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同时,注意引进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项目。二是积极推进利用外资新方式。创造条件发展项目融资、股权融资、企业并购探索投资基金、证券基金等新的利用外资方式。积极争取利用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贷款。推出一批符合条件的企业境外上市,推动更多的企业到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三是不断拓宽引资领域。努力吸引外资参与基础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大力引进国外金融机构,争取设立中外合资证券经营机构和保险公司。积极推进零售与批发、外贸、旅游、教育、医疗及中介服务等领域利用外资。

        扩大对外贸易。一是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坚持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的战略优化出口产品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大进大出为主以我市传统优势产品和加工贸易为基础,推进外贸出口较快增长。引导加工贸易型企业逐步进入开发区、保税区及各工业园区,促进出口结构向劳动密集与技术、资金密集相结合的方向转化,使加工贸易的总量和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积极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和高新技术出口企业,鼓励企业逐年增加 R&D(研究与开)投入,不断增加高技术、高附加值和深加工产品的出口比重,特别要提高纺织品和农副产品加工增值率,积极扶植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出口。逐步提高电子商务在贸易中的比重,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益。到2005年,机电产品出比重达到5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达到15%以上。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软件、紧缺原材料、高品质自然资源进口。二是全方位拓展国际市场,加快构建国际营销网络。深度开发日韩、欧美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南美、非洲、大洋洲、俄罗斯、中亚及东欧等新兴市场,努力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有能力的大企业要尽快形成和完善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同时,支持我市更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产品进入跨国公司全球营销网络,带动我市外贸出口。不断扩大自营进出口企业队伍,培育私营企业进出口大户,积极组建中外合资国际贸易公司,扩大、优化国际贸易队伍。三是努力发展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扩大先进技术进出口。推进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旅游、广告会展等服务贸易发展,形成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三贸”齐上的新格局。

        建设一流重点园区。推进家级重点园区体制和机制创新更好地发挥对我市对外开放的带动作用。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跨国公司和对我市有重大拉动力的工业大项目为重,努力形成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投资密集区。积极争取国家批准设立家级出加工,大力发展“两头在外的临港产业带动我市重化工、大型加工业项目的战略性西移。保税区。全面强化招商,整治环境,改善服务,积极推进港区联动。利用外资合作建立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充分利用保税政策,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保税仓储、商品展示、转口贸易和进出口贸易,加快建成现代物流基地。高科技工业园。加速电子和信息产业园、生物技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专业园区的建设,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研发机构和人才,引进高新技术项目,突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作用,形成科技成果孵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争取进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区行列。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加快农业功能区和合作生态区建设,吸引台资投向农业综合开发、农副产品深加工、农业新技术项目,发展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特色项目。积极建设沿大沽河农产品出口加工区,形成外向型农业集聚带。环胶州湾经济带。逐步建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工业走廊。培植一批能够承接跨国公司投资的高标准工业园,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进区投资。加快发展批发贸易业和运输及仓储业,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和旅游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6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园区,要结合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国内外资金,加快建设步伐,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和外商投资集聚区。

        营造良好的开放环境。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提高行政审批管理和产业政策的透明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搞好“一门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营造一流的行政环境。用足用好利用外资、扩大进出口的一系列政策,修改和调整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政策法规,实施国民待遇,形成公正公开的政策环境。海关、检验检疫、贸易、金融、咨询、仲裁等方面要加速向国际惯例靠拢。严格执法,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规范经贸秩序,规范收费管理,继续清理不合理的收费项目,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快培养一批精通国际经济、法律,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人才群体,营造优良的人才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加快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搞好生态环境建设,营造安全、稳定、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跨国经营。发挥我市的产业优势和行业优势以电家电、纺织服装、轻工、机械等行业为点,鼓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输出资本、技术、管理和品牌,通过购并、新建和带料加工等方式,到境外建厂,进行跨国经营,现生产和营销的当地化。进步拓宽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领域,逐步扩大高层次劳务输出比重。争取国家外援基金承揽外援工程

        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在对外实拖“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对内实“联起来”的发展战略强化对全省、全国服务意识,完善对内开放各项政策优化在青投资企业发展环境,加大对内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国内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创立内地—青岛—外商联合发展模式。大力吸引国内知名大企业和大院大所来青投资合作或设立研发中心。积极引进国内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来青设立分支机构。要把引进内地民投资特别是规模大、外向型和高新技术型企业来青投资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推进青岛与环黄海、环渤海经济圈、黄河流域经济协作带等区域的基础设衔接与产业互补,鼓我市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低成本扩张和产业转移。

            大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突出位置,把信息化作为实现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抓住遇,紧跟世界信息技术发展方向,以建设区域性信息中心为目标,面向市场需求,推进体制创新,推动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提高我市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移动通信等骨干传输网的优势,加快电信网、广电、计算机网“三网融合”进程,推进公共网络建设,建成覆盖我市的高宽带多媒体信息传输网。以“市信息网络联中心”为纽带,建成宽带、高速、大容量的多媒体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各网络间的高速漫游和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加快用户接入网建设,扩大利用互联网。广泛吸纳周边地区的信息网络入网,实现与国内各经济中心城市的信息网络互联和信息资源快速交换,构筑区域性信息网络交换中心。建设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_365beat网址_mobile365体育投注备用信息大厦,形成我市信息网络中枢。建成一批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特色突出的网站。完善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强化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体系。

            积极推广电于商务应用。加快信用制度、质量监督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在海关、检验检疫、银行、税务、外经贸等领域推广电子商务的应用,并建立网上安全认证和网上支付体系。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设电子商城、电于书城、电子商务一条街。在经贸、流通领域实现网上贸易洽谈、网上采购和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贸易。建立以电子商务为纽带的现代化物流配送系统。到2005年,把我市建成东省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

            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的中心任务,努力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在商务、政务、科技、教育、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建成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重点加大产业信息、产品信息、航运信息、海洋科技与城市地理数字信息的开发力度,建设特色鲜明的大型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和城市地籍信息系统。开发利用电子图书、网上学校等教育信息资源以及文化娱乐信息资源。建设电子图书中心。建立面向大众生活服务的便民信息资源,积极发展面向居民生活消费的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加强对国际经济和技术发展趋势的跟踪分析和预测,增强对引进外资、科研开发、产品更新和产业发展的信息服务功能。

        全面推进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以实施“电子政府”为目标,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化。扩大“青岛政务公众信息网”的覆盖范围,加快政府机关无纸化办公进程,实现机关信息处理的网络化,实现政府纵向业务网和横向专用网之间的快速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开展网上政府服务。以电子商务、网上营销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大中型企业要普遍建成与生产流程、市场营销、研究开发、售后服务、管理决策紧密结合的内联网,利用电子商务扩展业务范围,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广计算机辅助技术,广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和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以农产品市场信息为重点,加快实施“金农工程”,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根据国家“金卡”工程建设的统筹规划,以推广集成电路卡(IC卡应用为核心,大力推广公共领域信息化,加快实施我市金融卡、城市交通卡和社会保障卡等IC卡应用工程。实施智能交通工程建设国家智能交通示范城市。以建设智能小区、普及家庭电脑应用为方向,大力推进社区和家庭信息化,加快社区和家庭的网络化建设。在中高档住宅小区实“信息化实验小区”工程,建立面向未来家庭应用的宽带网络,对居民提供公共信息务。到“十五”末争取城市居民家庭的电话和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98%,计算机普及率达到36%、因特上网率达到30%。重视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教育,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的知识和技能。

        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加快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扩大网络增值服务,提供视频点播、可视图文、可视电话、视频会议、电子出版、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数字通信和因特网接入等服务。推动信息产业与文化相关产业的结合。

        (三)加速城市化进程

        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为目标,以加速生产要素的流动和提升城市服务业规模与水平为突破口,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整体推进。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区集聚辐射功能,加快新城区建设;推进五市城区向中等城市目标发展;积极发展小城镇。使青岛成为全国重要的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体系。一是扩大完善中心城区。中心城区要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努力缩小南北差距。强化城市功能。市南、市北、四方三区要加速实施“退二进三”战略,提升服务业的规模与水平,规划建设好商贸流通网络和中央商务区,支持金融、信息、研发、旅游会展、港口物流和贸易等产业的发展。要适度控制人口规模,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常住人口机械增量以高层次的人才为主;同时,要促进人口的合理流动,引导流动人口增长。李沧、黄岛、崂山、城阳四区,要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加快与老城区在功能、交通方面的对接,加大区内村庄改造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和现代化新居住区的建设,适度扩大人口规模,发挥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建成现代化新城区。到2005年,市内七区人口达到270万人。二是加快壮大五市城区。五市城区是我市产业空间重构的重要腹地,要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加快城市化进程,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发展。大力促进五市与中心城区之间劳动力、资金、商品、技术、信息等要素的流动。探讨中心城区与五市之间轨道交通建设,搞好中心城区与五市快速交通连接,加快中心城区交通对五市的扇形辐射,努力形成“1小时经济圈”,增强相互间产业活动的活力。城市建设与经济园区建设要紧密结合,鼓励引导企业进入园区。五市经济发展。必须突出各自优势和特色,加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做到分工合作,协调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培植支柱产业,扩大经济规模,有重点地加快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强城市功能,扩大城市规模。到2005年,五市各城区人口规模争取达到15万~25万人。三是积极发展小城镇。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坚持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小城镇建设从“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优化,达到有序发展。把引导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同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推进小城镇经济繁荣。加快16个重点小城镇的开发建设,适当集中布点,使其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鼓励重点小城镇采取土地拍卖、土地出租、土地置换、以土地换基础设施等市场运作方式,鼓励企业和城乡居民投资,形成多元化的小城镇开发建设机制。到2005年,重点镇人口规模争取达到3万~5万人,逐步向小城市目标发展。

        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认真实施《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_365beat网址_mobile365体育投注备用城市总体规划》,加快编制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有关专项规划,实现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互相衔接与协调,进一步提高规划的水平与可操作性。依法加强规划管理与规划实施。重视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按照高起点、出精品的要求,搞好城市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建筑群、标志性区域的设计。城市规划要注重城市的生态品位、文化品位、艺术品位和建筑特色,搞好城市风貌保护区和历史建筑及街区的保护,做到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相协调,提高城市空间环境质量和整体设计水平。重视停车、广场、休闲、步行和绿地空间的规划,增加城市的现代生活气氛。着眼城市长远发展,建设一批市政公用重点工程,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加强城市基础测绘工作。做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加强城市人防工程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现有人防工程设施作用,做到“平战”结合,合理利用。保护好各项军事设施。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加强城市管理,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强化行政管理和执法检查职能,加大执法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少数地方存在的违章占路经营、乱搭乱建、车辆乱停乱放、市容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推进园林、环卫、市政、房产、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城市化的政策引导。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加强城市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引入竞争,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实现滚动发展。拓宽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原则,通过市场机制,逐步扩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准入范围,吸引外资、企业和民间资金进行城市建设。逐步建立由财政投入,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公用事业合理计价,社会资金和外资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立足于提高人口素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和投资者进市,建立促进城乡人口合理流动的有效机制。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坚持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土地二级市场。建立健全土地储备制度,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加强宏观调控,坚持城镇建设集约利用土地。鼓励小城镇按规划进行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进行建设,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在长期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允许农民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进行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转让。

        (四)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

        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与对外开放、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发挥我市优势.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实施重点突破,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建立健全城市科技创新体系和机制,增强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以重点项目为依托,在电子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三大领域有选择地发展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和信息、海洋与生物工程、新材料和环保产业。电子和信息。以“三高两化”(即高清晰度电视、高性能移动通讯、高速宽带网络、家电信息化和制造业信息化)为发展重点,推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以及数字视听产品、数字移动通信产品、高性能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产品、智能化仪表、新型元器件等技术与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同时,突出发展应用软件、网络服务软件、电子商务等商品化软件,加快软件园和软件出口基地建设。到2005年,电子和信息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海洋与生物工程。以“三海两基”(即海洋生物优良种苗培植基因工程、海洋药物及生物工程、海洋活性物质及酶工程、基因药物及基因冶疗技术、基因技术平台及生物芯片)为发展重点,加大研究和开发的力度。加快其产业化。充分发挥我市海洋科技优势,建立海洋生物研究开发中心和产业园。加强蔬菜作物转基因育种技术和分子克隆技术等农业生物技术的开发研究,大力发展农业生物制品,加快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推进生物工程在轻工、化工领域的应用。新材料。以“四材一共”(即特种金属材料、特种高分子材料、特种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和材料制备共性技术)为发展重点,紧跟新材料领域超细化、功能化、复合化的发展趋势,加快新材料的科技创新能力。纳米材料要紧跟国际潮流,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碳纤维材料、格珊工程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海洋涂料、光电转换材料的研究开发要走在全国前列.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设备和材料制品。环保产业。研究开发先进环保技术,着力研究解决改善我市城市大气环境、资源综合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以及防治水污染等关键问题,推进高科技环保产业发展。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推广应用以粉煤灰、钢渣、白泥、城市垃圾、农作物等为重点的综合利用技术,重点发展水污染防治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加速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研制开发。

        加快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重点加强能够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从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先导性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在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种子工程、节水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争取攻克推动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力争创出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电子和信息领域要加大多媒体技术、智能控制技术(ICT)、系统集成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自动化控制(AC)等技术的研究。研究开发掌上计算机(HPC)、网络计算机(NC)、码分多址数字移动通信(CDMA)、卫星定位系统(GPS)等产品。海洋与生物工程领域,重点发展以基因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等手段培植的海洋生物优良种苗、海洋药物、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化妆品。重点开发海藻多糖、壳聚糖、肽、藻胆蛋白等抗心脑血管、抗肿瘤等海洋药物以及海洋生物功能基因和转基因新产品。新材料领域,深入研究纳米技术,推广纳米技术在橡胶、塑料、纺织等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加快推进纳米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碳纤维材料、镁合金材料、复合材料等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支持锂电池及其原料的开发生产。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和机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促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所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积极推动科研机构转制为科技型企业、中介服务机构或进入生产经营性企业,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相互结合。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科技开发实体,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绝大多数大中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鼓励和扶持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鼓励外资企业在我市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支持我市科技企业到国外进行研究开发,支持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与国外进行应用技术的合作研究与开发。建立服务功能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一批面向高新技术的技术经纪机构。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通过实施重大高技术工程项目,引导和推进具有市场潜力的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切实抓好80个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220个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产项目。继续加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化科研资源的配置,改善科研设施条件,增强科技发展的后劲。加快海洋药物、海洋生物优良种苗、海洋天然产物研究开发中心、计算机应用技术、新材料开发研究和纺织工程技术等一批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中试基地、面向行业的技术开发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以保护知识产权,支持管理与技术知识参与分配和市场交易为主要内容的法律保障体系、工农业科技服务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的政策环境。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的投融资体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广泛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建立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_365beat网址_mobile365体育投注备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积极吸引金融资本投入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市财政每年以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的速度增加科技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投入,使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认真落实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大力扶持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探索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制,建立科技风险投资体系。加快技术市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进入市场。努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资源,积极引导上市公司并购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更多的高技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五)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以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为目标,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升级,巩固提高第一产业,突出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搞好小城镇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与效益,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步优化农业结构。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区域性商品粮基地,大力发展市郊经济和优质高效创汇农业。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玉米.继续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提高畜产、水产在整个农业中的比重.提高加工产品在农产品中的比重。

        畜牧、水产、林果、蔬菜、花卉园艺是今后我市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要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构,适应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的需要。畜牧稳定生猪和蛋鸡数量,加快发展优质牛、羊等食草畜禽,突出发展奶牛生产;加快发展优质饲料、饲草生产和加工;加强疫病监测防治体系建设,尽快把我市建成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畜产品出口基地。水产。大力发展网箱养鱼、工厂化养鱼以及对虾、扇贝、藻类和海参、鲍鱼等水珍品生产;依托青岛海洋科研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品种苗业和水产养殖饲料业;继续实施保护近海渔业资源的政策,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发展远洋渔业。林果。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加快速生丰产林和商品林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早、中熟苹果,引进、培育和推广高档鲜俏果品、优质干杂果品和加工专用果品,扩大出口刨汇。蔬菜。继续发展我市优势品种,扩大设施栽培面积,积极发展无公害、反季节、精细蔬菜.增加花色品种,特别是适宜出口的品种。花卉园艺。发展适合我市气候特点的品种,逐步做成新的农业大产业。力争到2005年,种植业与林牧渔业的产值之比调整到40:60。

            加快调整农业品种品质结构.促进农产品由量的优势向质的优势转变。重点建立并完善良种的引进培育、技术推广、质量监测、名牌认定四大体系。力争在“十五”期间,种植业主要品种实现良种化,生猪、鸡、奶牛基本实现良种化。大力推广有机栽培、病虫害生物防治、农产品包装、保鲜保活等提质增效适用技术.使无公害“绿色食品”、鲜活食品、直接食用食品的工厂化生产能力显着增强。建立和完善主要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认证办法。建立健全农业名牌评选认定和公开发布制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农业名牌产品.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通过引进和创新.重点运用现代技术和设备,搞好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实现技术升级,带动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以营养、卫生、方便食品为重点,尽快形成以蔬菜加工、畜禽加工、果品加工、水产加工、饮料加工和粮油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体系,逐步把食品加工业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积极引导扶持乡镇企业,通过改造改组,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针对农村和农业生产特点,加快发展农村商贸业,以市场体系建设为重点,搞好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在大宗农产品主产区都要建立产地批发市场。以区市和重点镇经济适用房和二、三产业用房开发为重点,加快房地产业的发展。搞好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信息服务业、通讯邮政服务业、广播电视业等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农村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扩大服务领域。进一步规范农村生产资料市场,打击违法行为,保护农民利益。

        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实施以税代费,依法完善农业税的征收,清理涉农各项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法制化建设,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土地权流转机制。完善粮食收购保护价、粮食储备和风险金制度。深化农村信用社、供销社改革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搞好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机构,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适应市场的能力。结合乡镇区划调整,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提高办事效率,减少行政开支。

        推进经济园区建设。“以农业科研站所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高标准的农业示范园区。把农业园区建设成为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把工厂化育苗中心作为农业园区建设的龙头和突破口,解决农民引种育苗难的问题。鼓励乡镇干部、农业技术人员领办或创办农业示范基地和实体。创新办园模式,鼓励农民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劳动投入等形式参与农业园区开发建设,鼓励国内外企业和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投资办园或参与园区经营管理。抓好工业园区建设。除抓好省级开发区外,各区市再重点抓好1处以上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工业园区。鼓励现有企业向园区集中,新办企业原则上都要进园区。鼓励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兴办园区或建设园中园。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以植树造林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新型生态农业。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抓好防洪排涝、水资源保障和节水灌溉三大体系建设,继续抓好水源开发、节水灌溉、灌区配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增强农业抗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探讨发展加肥灌溉技术(Fertigation)。以建设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搞好崂山、大泽山、大珠山和小珠山绿色屏障、山丘区封山育林、平原区林带林网、沿海区防护林带和县级以上道路“绿色通道”建设以及城镇绿化美化。大力发展先进实用的农业机械,提高机械化装备水平,拓宽农机服务领域。加强农村道路、通讯、电力、渔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和教育培训体系。打破部门和行业条块分割,建立区域性的技术推广体系。充分利用农广校、农函大、农技中学等多种形式,加强农业职业教育.为广大城乡青年特别是农村青年提供更多的入学机会.抓好“绿色证书教育”、“2l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农村知识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六)推动工业战略调整和结构优化升级

        工业结构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坚持城乡工业统一规划.工业改组改造与产业布局、企业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调整整体推进,逐步形成新兴行业优势突出,传统行业迅速提高,技术先进、装备现代、管理科学、充满活力的工业发展新格局。以大集团和名牌产品为依托,大力发展电子和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等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积极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CAP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家电、化工橡胶、轻工、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有重点地改造改组一批骨干企业,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高质量档次,增强竞争力。大力振兴机车、造船、汽车、机械等装备制造业,推进机电一体化,提高设计制造水平.尽快形成规模和质量优势。逐步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压缩部分行业过剩生产能力。到“十五”末,主要工业行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90年代后期水平。

        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新型家电。利用已经具备的品牌优势,加快资产重组扩张和国内生产基地建设,稳定提高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在增强国内市场竞争力的同时,积板扩大境外加工贸易和名优家电产品的出口。不断推进家电产品的技术创新,注重用信息技术改造开发新型家电产品,保持主要家电产品技术的国内领先地位。化工橡胶。积极推进化工工业的绿色化、精细化、高新化,推行清洁工艺,大力推广集散式控制系统,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化学工业体系。发展高性能子午线轮胎。推进国家级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开发中心和国家级轮胎检测中心的建设,推进高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新型橡胶材料制造技术和轮胎产品的开发,引进和开发全钢丝子午胎、半钢丝子午胎技术及新产品.保持在全国同行业的优势地位。扩大橡胶制鞋业出口规模。充分发挥港口优势,积极推进大炼油项目。饮料食品。引导啤酒、矿泉水行业运用技术工艺优势,实现新的扩张和发展。推广啤酒饮料行业的清洁生产,积极开发生物提取、菌种改良、高浓酿造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纺织服装。推进纺织工业综合化、系列化、高新化,采用纺织新材料技术、生态助剂技术和染色整理等技术,加快对棉纺能力的改造,发展功能性化纤面料,提高针织技术装备水平,建立高档服装面料和针织物染色后整理中心.重点发展高档提花、印花毛巾产品、服装、装饰用品及产业用品。加快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服装行业的应用,提高服装制造业的水平。车辆船舶制造。力争建立起我市的汽车整车制造业,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加快海西湾修造船基地建设.逐步发展10万吨以上的大型船舶修造和特殊用途的船舶制造及修造船配套产品。积极发展新型机车。机械电器。广泛普及信息和计算机技术,采用数字显示、数字控制等技术改造现有的机床和机械设备,发展数控机床,建立加工中心。提高铸造、锻压、包装等基础机械行业自动化程度和产品质量,多出精品。电器行业要扩大领域,发展特种架空线、汽车用配线、汽车仪器及自动化仪表等技术含量高、创汇率高的产品。

        加快国有工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抓大放小”,加快国有工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到2005年基本完成国有工业布局战略性调整任务。建立国有资本退出机制,创造促进资本流动的市场条件.完善国有资本有序进退的监管体系。通过出售、减持上市公司国有股等形式,推动工业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进入那些需要国有资本进入的公益性、垄断性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国有资本应着力发展电子和信息、生物及海洋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支持科技成果向科技产业转化并发挥其培植和引导功能。在家电、饮料食品、化工橡胶、纺织服装、车辆船舶等具有一定优势的行业中,对国有资本质量较高、具有一定优势的骨干企业,国有资本宜控股则控股,宜参股则参股。对其他企业,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国内外企业或其他社会资本对其整体买断或控股经营。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扶持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要完全退出中小企业。今后,除国家规定的必须实行国有独资的企业外,竞争性领域原则上不再设立新的国有独资企业。

        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各种非国有经济参与工业结构调整。培育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汇集工业发展资金,培育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积极争取利用好国家有关债转股、技改贴息、关税减免、投资国产设备可抵扣所得税、贷款担保等多项政策,降低企业负债率和投资风险;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双高一优”等专项科技、技改计划,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建立企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加快企业科技开发资金投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请股票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新上市公司数量要超过20个。积极鼓励外资、民营经济等各种非国有经济进入竞争性领域,参与工业结构调整。

        采取有效措施,保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工业改组改造要更多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发挥市场在资本组合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有效存量资产流向优势企业,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下大力气抓好一批重大骨干项目。重点抓好数字影视基地、35万吨高速线材、大屏幕背投彩电、啤酒发酵中心、橡胶集团270万套子午胎、计算机、锂离子电池、纺织重组改造、生物及海洋制药、工业机器人等50个过亿元的标志性技改项目的实施。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通过建设和完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使海尔、海信、青啤、澳柯玛、双星、颐中、港务局、橡胶、国风、即发成为10大高新技术企业。培植一批中小企业使之成为具有省级技术中心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网络家电、大屏幕数字彩电、货币识别系统、缓控释药物、动力车组等20种高新技术产品。增强名牌意识,建立名牌发展基金,培育更多的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提高青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争取有20个左右的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5%以上.10个左右的产品成为全国驰名商标,3~5个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引进一批有水平的外资企业。突出对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的招商,千方百计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能提升工业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的外资项目。鼓励优势企业出让有效市场,建设大彩电显像管、冰箱(柜)压缩机、冷轧不锈钢板、空调压缩机等10大外资项目。建设好一批工业园区。把园区建设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形象工程”,突出大项目,突出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成海尔信息家电工业园、海尔国际工业园、海信信息产业园、国风药业工业园、青啤工业园、纺织工业园、服装工业园、橡胶工业园、建材工业园、船舶工业园等10个工业园区.开工建设化工工业园、颐中工业园、食品工业园等10个工业西区。培育一批有优势、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一方面要将优势企业集团做大做强,使其向具有国际水平的大跨国公司发展。支持海尔争取跨进世界500强,青啤争取跻身世界10大啤酒集团,海信、澳柯玛、双星、颐中等大企业集团继续保持或争取成为全国同行业的排头兵。另一方面,积极扶持一批有较强实力和竞争优势的“小巨人”,形成以大集团为龙头,优强企业为支撑,“点高面活”的局面。

        (七)大力发展服务业

        按照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展领域,提高水平的要求,加快发展服务业,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形成新型城市服务业体系。加快发展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特别是网络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大力发展现代商品交易和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性商贸中心。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积极发展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农村服务业。

        港口运输。继续实施“以港兴市”战略,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性贸易中心为目标,以口岸经济为支撑.按照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要求,努力扩大港口的辐射能力,积极调整港区布局,构建起港口多元化发展的产业体系。搞好港口发展工程,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引进、建租结台、建设一经营一转让(BOT)等方式,实现港口建设投资多元化。大力发展航运业,发挥青岛港口基础设施好和国际航线多的优势,大规模引进国内外航运公司来青建立总部、专用码头和物流中心.引进国内外大外贸公司进驻青岛开展业务。进一步拓展青岛港在世界各地的海向腹地,扩大进出口贸易,大幅度提高转口贸易的比重。发挥青岛在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群中的重要作用,加深与中亚、东欧等地的经贸合作,发展过境运输和国际中转贸易,使青岛港的陆向腹地向纵深发展。抓住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公路直通等多种运输方式,进一步开发中西部货源市场,拓展青岛港的辐射范围。加快发展集装箱制造和船舶制造维修业,积极推进集装箱运输业达到新水平。依托保税区、空港、铁路,推进港区合作、港港联合、港路联合,建立现代物流区。加快港区联动步伐.尽快实现保税区与前湾港在区域上衔接,在功能上互补。在前湾港区内建立以转口贸易、保税仓储、简易加工、物流分拨的国际物流运作区。改进运输服务方式,提高港口装备水平,全方位、多层次地开拓运输业务,构建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发展现货交易市场,组织有影响的代理商、国内大型钢铁、石化、煤炭企业和航运界建立起矿石、原油、煤炭、化肥、粮食等货种的现货交易市场,充分利用保税政策,通过电子商务系统支持,建成我国北方最大、最有影响的散货交易市场,实现货物大进大出。进一步发展仓储、加工等临港产业,促进环胶州湾产业集聚带规模扩大。加快金融保险、信息中介、口岸服务等软环境建设,完善港口航运贸易加工综台服务体系。到2005年,港口吞吐能力超过1.4亿吨.集装箱运量超过740万标准箱。

        商业贸易。按照发展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的要求,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传统批零贸易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业态和现代物流业,推广连锁经营,培育大型流通企业,提升传统商业,构筑新型的商品流通体制和适应对外开放的大贸易格局。

        加快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推动发展电子商务,扩大国内外市场交流。进一步完善市南区东部、中山路、老台东、李村和黄岛香江路五大商贸中心的功能,积极发展商业区、专业特色街,合理配置便民网点。规划建设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专业和综合批发市场。在城阳区建成一处大型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在市区规划建设一处规模较大的汽车交易市场和一处果品批发市场。积极建设大小配套、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城市零售体系。搞好各区市和重点城镇商业网点和商品市场的规模建设。开拓农村市场。提高流通企业组织化、集约化程度.增强其竞争能力。继续大力实施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菜、肉、面、油等“放心工程”,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大力发展大众餐饮.形成一批具有青岛特色的餐饮品牌,繁荣和丰富我市餐饮市场。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依法加强对流通和餐馆行业的管理,规范流通秩序,净化市场环境。

        金融保险。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内外银行、证券、保险机构来青落户。发展货币、资本、外汇、保险等金融市场。支持金融机构加快中间业务发展,加快金融业务创新,开拓国际金融业务,实现金融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利用国内二板市场,促进我市高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加快证券经营机构的重组.推动万通证券公司发展成为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和竞争力的综合类证券公司。完善保险市场体系,稳步发展保险中介机构,促进保险市场的发展,加强保险宣传,提高全民保险参与意识。逐步将我市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旅游。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进行规划和发展,建设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旅游项目和产品,大力发展会展业,积极开辟国内外旅游市场,培育旅游企业集团。改革旅游体制和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市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以海滨风光、历史名城、崂山名胜为主题,合理配置和有序开发旅游资源,坚持高起点、高品位、有特色、出精品。以胶州湾两翼海滨为主体,重点规划建设由石老人至团岛的黄金海岸旅游线及崂山仰口、薛家岛金沙滩旅游度假区.加快海洋公园建设进度。深度开发崂顶风景区和全真道教文化景观,规划建设以天主教堂为中心的欧洲风情街区和集购物、体闲、观光于一体的中山路商业步行街。集中力量进行海洋体育项目的开发.建设能够承办国际水上运动赛事的麦岛、浮山湾等海上运动基地,争创体育旅游的新优势。加大青岛着名景点、着名建筑、名牌企业等为主题的旅游纪念品开发力度。积极创建旅游服务品牌,全方位开展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产业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会议博览、特色节会和科普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旅游,大力培养旅游服务人才,发展旅游服务企业,积极开拓旅游服务市场。把我市建设成为旅游环境优美舒适、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黄海明珠”。

        房地产。推进住房改革.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合理调整商品房建设结构,结合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积极引导对城市经济适用房的投资和开发,逐步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扩大住房信贷,活跃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加强房地产经营管理,规范物业管理,建立健全商品房开发用地调节手段。

        社区服务。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提供便民服务。积极兴建各类文化娱乐、卫生保健、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服务设施,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性消费需求。特别要搞好对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困难居民的社会服务。鼓励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社区服务,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的社会化。结合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市郊城镇社区服务业,提高市、区及重点镇所在地的社区服务水平.推动社区服务业健康发展。

        (八)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

        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促进各种经济成分健康发展。

        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支持和帮助城乡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整体质量。积极探索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大力发展股份经济,支持引导股份合作制经济及劳动者以劳动联合或资本联合的集体经济。

        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偏见,放心大胆地促进个体私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完善政策,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在企业开办、土地使用、上市融资、进出口等方面,对个体私营经济实行与公有经济同等待遇。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以及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发展。广开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支持具备条件的个体私营企业直接融资。改善服务环境和生产经营环境,依法保护个体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鼓励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向外向型、科技型发展。支持现有个体私营企业做大做强,提高竞争力。继续抓好“十佳”、“百强”等骨干企业,使其成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排头兵,力争经过“十五”的发展,涌现出一批驰名商标和大型私营企业。结合城市化进程和小城镇建设,加强个体私营经济布局的调整,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型、贸易流通型、出口创汇型的经济园区。引导个体私营经济进行集约经营,推动个体私营经济总量上规模、结构上层次、质量上水平,逐步成为竞争性领域的生力军。个体私营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30%以上。

        四、改革与体制创新

        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以国企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加快体制创新步伐,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切实有效的国有资产营运机制,实现产权多元化;加强企业管理,改革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进一步明确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对国有大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相互参股等多种形式,改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对国有中小企业,采取股份合作制、托管、租赁出售、员工持股等多种方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鼓励非国有企业、国外机构投资者等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推动国有企业股权结构改造。推进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具有活力的市场竞争者和风险承担者。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形式,明确界定国有资产监管、营运、经营三个层次的职能和相互关系,剥离和转移资产经营公司非资产营运职能,建立起资产经营公司权、责、利统一的运行机制。逐步整合重组资产经营公司,组建财团性控股、实体性控股和托管等不同公司形式,强化资产营运功能。建立国有资本投资的风险防范机制,减少和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强化企业管理。抓好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法制意识,依法经营管理。狠抓管理的薄弱环节,广泛采用管理信息系统(MIS)、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等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切实改进和加强经济核算,搞好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建立市场化的企业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竞争机制,搞好风险管理。重视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公开竞争的干部人事制度。把党管干部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把组织部门考察推荐与引入市场机制、公开招聘结合起来。制定和健全对经营管理者培养、选拔、管理、考核、监督的办法,切实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加快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实行“企业家职业化”。实行经营管理者收入与经营业绩挂钩,建立起经营者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的机制。把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结合起来,充分激励企业家发挥才能,改革分配制度,鼓励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具备条件的企业,推行经营者年薪制、期股期权等新的分配方式。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加强对企业及经营管理者在重大问题上的监督,搞好“厂务公开”,建立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实行企业领导人年度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劳动保护。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按照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要求。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制度,依法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基本实现对城镇各类从业人员广覆盖的改革目标。到2005年,城市从业人员基本纳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范围。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基础,与补充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相结合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失业保险条例》,如期完成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的“并轨”,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和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功能。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镇最低收人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城镇贫困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好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充分发挥其“最后保障线”的作用。进一步理顺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在街道设立专门社会保障机构。加快推进离退休人员社区管理,基本实现对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困难居民等各类社会保障对象由社区集中管理和统一服务。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普遍提高社会保障法制意识,依法规范和管理社会保障工作。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

        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大社会救济力度,推进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保障事业的社会化进程。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维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的合法权益。发展慈善事业,鼓励通过社会集资或其他合法途径,建立健全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和救助机构及社会流浪人员的收容遣送机构。

        建立有效的筹资机制和基金运行机制。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筹资渠道,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变现国有资产、减持国有股权收入、发行彩票等措施,建立稳定、规范、可靠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不断增强社会保障功能。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强化基金监督,形成行政监督、审计监督、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制约机制,保证基金的安全和完整。研究建立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运行机制。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按照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的目标,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财税改革,以适应结构调整、国企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和财政政策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协调运用货币政策手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积极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制定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税收政策实施力度,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执行好提高出口退税率的政策,进一步促进外贸出口。继续落实好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改善居民消费心理预期,扩大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增大的贡献。

        加强税收征管,完善税收制度,壮大财政实力。认真改进和强化税收征管手段,严格执行税收政策法规,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各种涉税犯罪行为,维护国家税法权威。继续完善现行税收制度。通过税收调节,公平各类企业税赋,促进企业间的公平竞争。积极稳步推进交通、车辆、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税费改革。将分散的财政性资金逐步纳入预算,统一政府财权。

        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财政资金的使用应逐步转移到满足政府履行职能和社会公共需要上来,突出公共性特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供给范围,控制行政经费不合理增长,加快事业单位财政支出改革步伐。逐步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所有政府性收入进行集中收付管理。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实行统一的政府预算编制办法,加快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科目管理体系。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政府部门的各娄支出,都要按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向社会公开竞价购买。

         ()改革投融资体制

        结合政府职能的转变,明确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的范围,对赢利性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运用市场渠道进行投融资;对非赢利性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运用政府贴息、参股、注入资本金等形式吸引投资主体参与建设。实行投资、建设、经营、监管主体分开。改革政府资金投入营运机制,建立出资人制度,继续完善和实行市财力投资项目代建制,发挥政府投资公司的投融资作用,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政府要加大对非赢利性公益型项目的投入,同时,通过理顺价格及管理体制,逐步按市场机制放开城市生活基础设施中能够形成竞争的服务价格,充分发挥市场在城市建没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机制。通过实行特许权经营和开放投资领域等措施,鼓励社会资金投向有收益的城市公用事业、教育、卫生等项目,形成城市建设多元化投资体制。要建立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度。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和实施行为,强化投资风险责任机制。要完善投资决策程序,提高重大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大力发展投融资中介机构,创造公平有序的投资环境,全面实行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和工程质量终审负责制。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按照“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银行独立审贷,政府间接调控”的改革目标,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和资本金制度,建立健全企业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逐步改革竞争性项目的审批管理,对企业出资建设国家非限制和非禁止类项目,实行登记备案制。建立以政策引导、信息发布等手段为主的竞争性项目的投资引导体系。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健全市场规则,规范市场行为,坚决打击假冒伪劣,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清除封锁市场的行政性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统一开放、规范有序、功能健全、符合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市场体系。要探索发展技术、产权和城市经营市场,完善房地产、中介服务、信息等市场,重点加强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

        商品市场。大力发展和培育各类批发市场。重点培育家电、汽车、建筑装饰材料、金属材料、煤炭、纺织服装、农产品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大型批发市场。扩大经营规模,增强辐射范围。以农村基层供销社改革为契机,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培养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完善和提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服务功能,构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产品购销服务体系。提高仓储能力和管理水平,建设吸纳力强、辐射面广.功能齐全的现代商品市场,把青岛建设成为区域性商品交易中心。

        金融市场。充分利用证券一、二级市场功能,逐步增加青岛证券市场品种和业务种类,扩大资金融通量,组建在全国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大型综合类证券公司,逐步完成与国际市场接轨。办好青岛外汇交易中心,争取国家批准在青岛进行离岸金融业务试点,建设离岸金融市场。争取开展黄金交易试点,开发黄金市场。扩大保险业务规模.提高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促进保险市场发展。加快消费信贷市场建设,扩大消费信贷种类和规模,积极争取进行投资基金试点工作。

        人力资源市场。按照“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市场调节供求”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布局合理、运行规范、服务周到、监督有力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立多种形式的专业化、产业化的人才流动中介组织,加快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及专业技术人才市场的建设,推进人事代理制度,加快推进人才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建成区域人力资源信息网络,完成与国内各大城市之间联网。积极推进劳动关系法制化进程。全面贯彻落实《劳动法》并制定地方配套法规,巩固完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劳动关系自主协调和集体协商机制,把劳动关系的确立、变更、终止全过程纳入法制轨道,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执法、人才争议仲裁、劳动监察以及劳动仲裁机构.解决劳动纠纷。完善以职业介绍、就此培训、失业保险等为主的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咨询、职业指导和信息服务。

        ()转变政府职能

        以改革政府审批制度为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要改革和精简政府机构.完善承诺制,建立政务公开、运转协调、办事高效、行为规范、公正廉洁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审批,规范审批行为,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要以间接管理为主,集中精力搞好宏观经济调控和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规范行政处罚的范围、标准和方式方法,增加行政处罚的统一程度。实行政务公开,建立决策听证公示、结果公开制度,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加强评议监督,建立健全政府工作效能和业绩的评议机制,强化外部监督特别是来自基层和民众的监督。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推进廉洁勤政。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学习现代经济、贸易、金融、法律知识,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建立健全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完善国有资产、投融资、计划、财税、物价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重视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研究,及时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政策和发展策略。进一步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妥善解决好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矛盾。增加和改善公共产品及服务供给,保证经济安全。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关心群众冷暖。体察群众意愿,理顺群众情绪,深入了解社会各阶层的状况,认真处理好群众信访工作,及时消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健康发展。搞好廉政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力度,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政绩复核、责任追究制度。

        五、基础设施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展示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新形象;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优化结构,调整布局,突出重点,提高质量,拓宽投资渠道,注重投资效益。把基础没施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重点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水利建设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和水资源不足问题。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加快现有灌区配套,逐步建成以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水库保安全、水土保持及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体系。认真搞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及保护。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利用现有水源,大力开发新水源,搞好大沽河截流补源,通过引黄济青工程挖潜,科学引用客水水源。配套建设净水厂配水管网等城市供水设施。积极利用空中水资源。到2005年,城市原水日供水能力达到126万立方米。争取开工建设官路水库,同时,积极参与并做好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和省西水东调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引入长江水,从根本上消除我市水资源不足的制约。要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广节约用水措施,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强化全民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城市。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依法保护好水资源,发展污水处理回用、中水回用和海水利用。

        交通。加强港口、机场、公路、铁路和城市交通建设.构建畅通、安全、便捷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成投产前湾港三期工程,完成7个深水泊位建设,增加230万标箱通过能力。将20万吨级与10万吨级矿石码头连为一体,建设北方最大的铁矿石接卸及中转码头。争取开工建设液体化工码头。筹建前湾港四期集装箱码头。完善油码头装卸功能.筹建油码头三期工程。高质量完成流亭机场扩建工程,增加国际国内航线航班,争取建成区域性航空枢纽港。到2005年,年客运量达到450万人次以上。完成同三线青岛段公路建设工程,建设黄岛、崂山、城阳客货运输站,加快公路主枢纽建设,构筑起高速公路主干道网络。加快县乡公路建设进度,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完善城乡交通网络。争取建设胶黄铁路复线、胶州至新沂段铁路,争取实施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开工并争取建成青岛海湾大桥及相配套的城市交通路网,争取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成城市东西快速路.打通浮山隧道,初步形成方便快捷的城市立体路网。搞好城市交通与公路的对接,加强中心城区与各区市的联接。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优化设置公交线路,加强站点和停车场地建设。加强交通管理,继续实施“畅通工程”和“、平安大道”工程,提高城市交通的管理水平。

        能源。继续加强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力度,在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城、农网改造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青岛电网的发、输、变、配、用电系统。,完成崂山500千伏变电站扩建。加强电源建设,扩大供电能力,完成黄岛电厂燃气轮机组项目,争取建设崂山抽水蓄能电站和风力发电项目。争取开工建设引进渤海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工程和管道输煤工程,扩大燃气消费,控制煤炭消费,改善城市能源结构。到2005年.居民生活燃气普及率争取达到100%。坚持集中供热为主与发展使用清洁能源的分散供热相结合,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建设后海、城阳、胶南等大型热电站及部分集中供热站。改革供热体制,推广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到2005年,市区热化率达到26%以上。

        (二)可持续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总量,搞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科学利用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生态城市。

        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为核心,以净化城市环境空气、水污染防治和海洋环境保护为重点.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巩固和发展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搞好工业污染防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与小城镇环境保护、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城乡河道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

        工业污染防治。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相结合制度,确保所有企业排污口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与总量全面稳定达标。推进工业清洁生产,坚决关停淘汰能耗物耗高、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及工艺设备,从源头有效控制污染。加快城市工业布局调整步伐,逐步实现污染较重的工业集中区与居民居住区的分离。全面贯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达到增产不增污。在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环境敏感区,严禁新建、扩建有污染的项目,关停或搬迁现有污染企业。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抓紧落实电力和天然气引进项目,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优化能源结构;严格控制燃煤低空、面源污染和燃煤含硫量,逐步淘汰小型燃煤锅炉,对余留大型燃煤锅炉必须安装除尘、脱硫装置。积极扶持燃气汽车改装与加气站的发展,提高车用油品质量,加强报废旧机动车辆的监督与检查,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强对建设施工、渣土堆放和运输扬尘污染的监管与检查,提高道路硬化、绿化和保洁的质量与覆盖率。建设一批城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和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及配套设施,加大城市污水厂集中处理深度,控制水环境面源污染。加强工业、道路交通、机动车、建筑工地及餐饮、娱乐场所噪音管理和控制。

        农村与小城镇环境建设与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科学施用化肥、农药,提倡使用有机肥,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推广农产品质量认证,发展高效、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区。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抓好重点小城镇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开展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严格防止因城市工业搬迁造成的污染转嫁。强化乡镇企业污染防治.加强“十五小”企业关停工作的监督检查,防止回潮,坚决取缔无组织排放有害有毒废水造成水源污染的乡镇企业。

        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全面实施碧海行动计划,加大陆源入海污染物治理力度.确保近岸海域排污口主要污染排放物浓度和总量稳定达标。对开发建设海岸工程,严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权”制度,从严控制近海养殖,加大措施解决生活、农业、水产养殖造成的海域污染。控制赤潮污染。加强船舶排污的环保监管。

        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按照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高标准编制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加快旧城市局调整和旧城改造、扰民企业改造搬迁、违章建筑清理、过城河道整治,以及现有山头公园、公共绿地、道路两侧和风景旅游区的完善与美化工程,新建一批城市生态工程。严禁违法乱占、滥用、浪费和破坏耕地、林地,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禁止滥开山头和非法挖沙,取缔非法采矿点、采石点。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依法加强对各类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水、海洋、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好基本农田、饮用水源和近岸海域,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认真贯彻《土地管理法》,坚持对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稳定耕地面积。严禁土地批租后长期闲置,依法查处土地违法事件。合理规划工业区、居住区用地规模.坚持城镇土地成片开发。改变农村居民点过于分散的局面。实行居住和乡镇村企业适当集中,提高村镇建设土地利用率。

        加强对水资源特别是饮用水源的保护,遏制住水污染增长的趋势,确保各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要求,使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重点做好大沽河水源地的保护,做好河流、水库、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合理划分水资源使用功能区,加强对入河、入库排污的监测和管理。搞好城市水源地保护,划定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防止过度开采。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划定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地,搞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保障饮水卫生与安全。

        充分利用和保护好胶州湾及邻近海域,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协调,合理高效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海水养殖业要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布局,适度发展,严格控制污染,提倡“健康式”养殖。要严禁近海捕捞作业.发展远洋捕捞,遵循“零增长”原则,限制捕捞的品种、季节和网具。认真保护好海岸带,统一规划.严格执法.坚决杜绝在重点保护的海岸带擅占、擅建、擅养、擅自排污和炸礁,防止沿海景观破坏和近岸海域环境污染。保护海岛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在科学规划、充分论证、严格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心城区、风景名胜区和滨海旅游区旅游资源的适度开发利用。严禁乱插、乱建、乱扔、乱挖、乱采,逐步拆除已建成的严重破坏景观的设施,有计划地修复遭到破坏或年久失修的古建筑,使其逐渐成为有吸引力的旅游景观。

        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严格整顿矿业秩序,禁止无证开采和乱采滥挖,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重点保护好崂山风景区和大珠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林区及主要公路两侧、河流两侧及沿海防护林带,以及中心城区的山头公园、道路林荫以及广场、小区绿地。

        计划生育与老龄、妇女儿童事业。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精神,继续实行严格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相结合的方针,以保持低生育水平和提高人口出生质量为主要任务,稳定计划生育政策,坚持优生优育,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口条件。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推进优质服务,深入开展以计划生育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依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解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合理引导和控制人口机械增长。

        重视人口老龄化趋势,尊重老年人,依法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加快建设市老年人公寓、市老年人活动中心,鼓励并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兴建敬老院和供老年人休养、学习、娱乐的设施。改善老年人就医的环境,为老年人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进二次人才资源开发,为老年人才发挥余热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认真组织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全面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的国策,树立尊重妇女,保护妇女儿童的进步意识。,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妇女的参政议政、就业和妇女儿童教育、卫生保健等水平。进一步贯彻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改善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发展天文气象、海洋水文、地质地震、基础测绘等事业,加强自然灾害的研究和预测预报,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能力。

        六、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和保证。要坚持依法治市和以德治市的方略,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市与以德治市紧密结合起来.扩大民主,健全法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一)民主法制建设

        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尤其要加快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法律制度。不断提高国家公务员、企业经营者和社会公众的法制观念,大力提倡诚信为本,进一步扩大民主,坚持依法治市,为改革开放和发展创造照好的社会环境。

        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认真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职能,继续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工作。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发展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村民自治,加强社区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建立健全公开、监督、高效的工作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参与基层政权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坚持依法治市。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不断提高立法质量,重点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规体系,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市场竞争。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从严治政,依法行政。推行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深化司法改革,加强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错案追究制度和赔偿制度,强化可法监督,实施司法公开,保证司法公正。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积极运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仲裁手段,解决经济纠纷。继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加强青少年法纪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提高广大干部的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严惩滥用职权和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使廉政建设法制化。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向依法规范、依法管理和依法运行转变。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妥善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机制和制度.加强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和信访工作,有效疏导和化解民间纠纷。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重视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清理非法社团组织,取缔邪教。强化社会防范,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城乡基层单位.动员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构筑维护社会稳定的预警机制和长效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团伙和侵犯公民权益的恶势力、刑事犯罪与经济犯罪活动,坚决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改革开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贯彻重在建设的方针,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文化条件。

        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坚定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对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建设。深入开展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的教育,加强科普教育和人文科学研究,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与各种伪科学和封建迷信作坚决斗争。

        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以创建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做文明市民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把创建活动的着力点向行业、社区、村镇延伸,搞好创文明单位、文明街道、文明小区、文明乡镇、文明村庄、文明家庭等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开展好“青少年志愿者”和“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公众的生态和环保意识,人人参与美化家园.推动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和社会服务全面改善,进一步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继续关心和支持驻青部队建设,搞好民兵预备役、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大力繁荣城乡文化,积极发展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等大众文化,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提高人民精神生活质量。繁荣文艺创作,努力提高精神产品质量。办好具有青岛特色的大型文化活动,创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艺术品牌。加强对文物和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有计划地调整改造建设影剧院等文化设施。扩建市图书馆、博物馆,新建科技馆。重视发展社会科学,加强对理论和实践重大问题的研究。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抵制各种不良文化影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进一步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史志等事业。坚持党和国家的新闻出版方针,理顺出版业运行机制,提高产业化程度,大力发展电子出版业。加强广播电视网的建设,到2005年实现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以上,形成一个有线无线结合、广播电视并重、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传输网。档案管理要与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相适应,建立起门类齐全、手段先进、服务便捷的档案体系,建设数字档案馆。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持续进行并高质量地完成史志编修任务。

        七、加快教育发展,构筑人才高地

        要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加快建设我市的人才高地,建立一支能够适应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任务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的规模大、素质高的人才队伍。

        (一)加快教育发展

        以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为目标,适应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中的作用。

        加快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创新。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方面,基本形成以德育为根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模式。高度重视对受教育者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综合教育,加强对品德、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基本素养的培养,以及自我激励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合理调整优化学校资源,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提高外语教育.积极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手段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加快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和电子备课系统建设步伐,积极开展校园网建设,加强电教系统资源建设和软件开发。

        推进教育结构的适应性调整。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完善幼儿园课程体系,重视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和实验。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主体的托幼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调整优化中等教育结构。在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扩大高中阶段的教育规模。到2002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普通中学建没,到2003年,市区高中基本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实施创建职业教育名牌学校、名牌专业的“双名牌工程”。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到2005年高校在校生增加到10万人,力争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支持青岛海洋大学办成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支持青岛大学、青岛化工学院、青岛建工学院办成国内知名高校,支持驻青各级各类高校和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职工业余大学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加快发展。完成党校二期工程建设。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逐步建立社会化直接后勤服务体系。积极吸引国内外着名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来青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合作办学。争取建成北京大学青岛分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快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发展民办高校。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加强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大范围共享。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加强统筹与协凋,严格控制学生流失,形成普教、职教、成教相互沟通、农科教有机结合的机制。重视发展特殊教育,继续保持特殊教育与九年义务教育同步发展。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相互衔接的开放型、现代化的终身教育体系。

        积极实施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逐步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的运行机制。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规范校长负责制。改革和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进一步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提高各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所占的比例。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充分发挥教育基金会的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调整各级各类教育学、杂费收取标准,建立国家、社会、个人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新机制。实施贷学金制度,完善助学、奖学金制度和减免学费等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重点地培育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积极改进师范教育,努力建设创新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强化法治与监督,坚持依法治教,逐步完善地方教育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各级教育法制工作机构。

        (二)构筑人才高地

        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集聚和创业的机制和环境,尽快建立新世纪的人才高地。

        加快人才培养。适应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加快培养一批富有创造性、开拓性的复合型、开放型人才,特别要抓紧培养一批急需的信息、金融、财会、外经贸、旅游、工商管理、法律、农业技术等专业人才,形成党政干部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县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全方位发展的新格局。加强继续教育,建立和完善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和终身学习体系。鼓励企业管理人员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围绕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大局,对从业人员进行以“新知识、新技术、新管理”为内容的岗位培训,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培养各类有技能的劳动者,形成人才的梯度结构。支持鼓励高校改革办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不拘一格地选用优秀年轻人才。

        积极引进人才和智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多渠道、高聚集、用备结合的人才引进机制,坚持国内引进和国外引进相结合,引进人才和引进智力相结合,满足当前需要和未来储备相结合,降低门槛,全方位、多层次引进人才。重点引进各学科领域带头人、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懂技术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出国留学人员,以及有特殊专长的人员。鼓励留学人员来青创业,允许其来去自由。加快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鼓励出国留学人员带高新技术成果、项目来我市实施转化和从事高新技术项目的研究开发。对国内外来青专业人才,在住房、户口、科研资助费、科技型项目投资等方而实行优越条件,提供全方位服务。聘请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和学科领域带头人来我市进行科研和教学。聘请国内外退休专家来我市发挥“余热”。聘请跨国公司高水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我市企业任职。通过办好国内外专家咨询会议和高层论坛等方式.引进智力。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高校来青创办产学研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培训中心。设立虚拟大学园,无偿为各入园大学提供办公设施,吸引国内外着名高校来我市落户,加强学术、信息和技术成果交流,争取成建制引进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建立完善人才机制。加快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通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高校及科研单位为依托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等措施,提供人才创新创业的事业和岗位。建立与国际接轨,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分配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鼓励资金、枝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股并参与分配,努力推进知识产权资本化。落实专业技术人员兼职、成果转化、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政策。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改善对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推进以“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党政干部制度改革。

        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按照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把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提到重要位置。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进一步繁荣社会事业,搞好公共服务。提高社会文明水平,维护社会公正、公平和全面进步,保证人民安居乐业,使人民生活向更加宽裕的小康水平迈进。

        (一)扩大就业,提高收人

        高度重视扩大就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制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保持城市居民收入和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扩大就业。鼓励个体私营企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调整就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在城市重点提高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鼓励城镇居民到农村创业。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开发、销售服务等环节的经营活动。积极发展非国有经济,鼓励和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兴办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合伙经济、股份制经济或从事个体劳动。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高度重视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投资小、见效快、就业潜力大的服务业。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重视轻工食品、纺织服装、工艺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建立阶段性就业制度,实行灵活多样的弹性就业方式。建立和规范职业介绍和就业服务机构,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加快完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注重培养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技能,建立积极有效的劳动力培训机制。引导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树立依靠市场就业的意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

        加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建立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形成企业根据劳动力市场价格自主决定工资水平,职工根据岗位责任“以岗定薪”的新机制。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科学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认真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改善居民消费和居住环境

        努力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扩大消费、提高消费层次。研究居民消费多样化、个性化、时尚化、高档化的新趋势,用改善供给去引导消费,用新产品、新品种、新花样去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领域。大力发展服务业,满足居民的各种服务性消费需求。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项目,扩大社会办学的范围,形成产业化的教育服务体系,满足居民教育消费需求。鼓励发展多种层次的商业性医疗服务项目.建立有利于良性竞争的从业准入制度,积极推动医疗保健产业发展,满足不同消费者对医疗保健的消费需求。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引导和发展“节假日经济”,拉动居民的旅游消费。加强农村市场研究,增加适合农村的商品生产,大力促进农村消费。实施鼓励消费的各种优惠政策,进一步清理调整居民购房、购车、用电、通讯、教育等消费的各类限制性政策。扩大信贷消费的范围,提高信贷消费在住宅、私人购车、高档消费品消费中的比重。鼓励计算机、小汽车进入家庭。加强城乡供水、交通、信息、能源等公共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居民居住质量和水平,加快住房建设,提高住房成套率。规范物业管理,推进物业管理市场化,建立健全住宅小区服务体系。加快绿化步伐,提高绿化覆盖率,创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三)加快发展医疗保健和体育事业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健全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加强体育运动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和身体健康水平。

        医疗保健。继续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全行业管理,基本建立起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人民基本需求的包括卫生服务、医疗保险与卫生执法监督三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调整城市医院的规划与布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提高医疗设施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建设急救中心和东部医院。完善医疗机构运行机制,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强对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不断增强卫生事业生机与活力,建立完善的卫生执法体系,转换职能,政事分开,依法行政,努力提高卫生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体育。深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体系,形成国家、社会、个人有机结合,单位、社区、家庭共同发展的群众体育新格局。

        大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全面增强人民体质,全社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达60%以上。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体育市场的开发,开拓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

        竞技体育保持省内领先和全国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大力发展足球运动。不断加大对体育科研经费的投入,使体育科研形成体系并初具规模。加快与市体育中心相配套的体育设施建设,配合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规划建设青岛水上运动中心及配套设施,完成一体、一浴改造建设,为争取承办国内外重大赛事创造条件。完善大中小学体育设施和居民小区群众体育活动场所。

        (四)推进社区建设

        坚持以造福人民为基本立足点,以社区组织建设为核心,以社区服务为基础,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推进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组建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安全稳定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和公共管理功能,强化社区管理,建设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化丰富、管理有序、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

        街道办事处要加快体制改革,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社会管理、公共事务服务上来,构建社区民主政治体制,建立街道社区代表会议制度.逐步形成社区成员广泛参与社区建设的新机制。根据社区构建要素,重构社区居民委员会,逐步取消家委会层次机构。建立居民民主协商议事会和居委会事务、财务双公开制度,加强居民的民主监督。抓好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实行社区居委会干部公开招聘、选举制度。

        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要针对居民需求,发展各具特色的社区服务。抓好社区健康和卫生服务,鼓励多层次、多种所有制形式开办社区卫生站、康复中心、托老养老机构以及家庭照料。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特别要重视做好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在社区要实行责任区民警包片负责制,规模较大的社区要设立警区。建立健全社区法律服务等群众组织.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政策咨询、邻里纠纷调解等工作。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要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和优抚对象的福利服务和面向失业、下岗职工、困难居民的城镇居民帮困救助服务。加大社区市容卫生整治的力度。积极做好社区绿化、美化、净化等方面的工作,建设整洁、优美、舒适的新型社区。

         “十五”计划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市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十五”计划的目标,为把青岛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而努力奋斗。